《當子女說你好煩》訪問蔡元雲醫生
https://youtu.be/at0V-z-wSgc
Read more→https://youtu.be/ZmII8bmdZRE 故事簡介: 女兒回家後,不知因由地大吵大罵。當爸爸上前問候,她又哭起來,父母感到束手無策。及後爸爸回憶起大家愉快相處的事件,無論他是否理解女兒的遭遇及宣洩情緒的方式,大家都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。同時,他看到女兒在痛苦中掙扎,此刻她需要的不是什麼勸勉與建議,而是父母無言的支持。接著,爸爸領著媽媽與兒子上前,一齊默默擁著女兒。 學習目標: 看清楚,懂得愛 特點: 1.雖然本片不斷介紹溝通技巧,但我們仍要強調,溝通最重要的不是技巧,而是愛。在子女鬧情緒的時候,父母能否理解子女背後的傷痛?只有了解子女內心的需要,才懂得愛他們。 2.與子女相處溝通不單要留意子女的行為表徵,更要弄清楚明白其背後的因由、經驗與感受。如此才能準確對應對方的需要,作出支援。例子:子女沉迷網上世界,可能是在學業與社交遇挫敗,以致選擇逃避。 思考與反省: 1.當女兒不知因由回家而鬧情緒,父母並沒抗拒她,他們做了些什麼?這對父母擁著女兒,能帶給女兒什麼訊息? 2.訪問家長片段中,周先生提到兒子曾指出,爸爸口邊說著很愛錫自己,現實卻感到爸爸常傷害自己。他反思後,重新學習以「愛」對待兒子。 那我又如何?我付出了不少,且也出於為子女好,但子女能體會到嗎? 3.「看清楚,懂得愛」 如何能清楚了解親子相處實況與子女需要? 我的感言: ...
Read more→https://youtu.be/ks4kDmBw0YY 故事簡介: 因為兒子不住打機,以致影響全家未能按時開飯,爸爸因此不滿大罵他。兒子說:「你收聲啦,你好煩呀!」爸爸不甘被呼喝,感到不受尊重,險些在盛怒下打對方。媽媽見狀,勸喻兩人冷靜下來,結果過激的衝突得以避免。當雙方冷靜下來較能客觀了解大家的狀況,例如爸爸理解兒子的話只是衝口而出,並非不尊重自己。 學習目標: 掌握憤怒管理 特點: 1.首先學會感受與承認自己有情緒,且有時起伏可以很大。 2.衝突期間,為免高漲的情緒影響大家聆聽與交談,所以雙方首先要冷靜一下,了解背後什麼思想影響自己,降溫至心平氣和後再溝通。 鑰句: 我們首先冷靜一下,待大家情緒穩定後再談。 思考與反省: 1.當父子發生衝突,兩人有什麼情緒?其實情緒受著思想影響,他們對對方有什麼看法? 2.當父子發生衝突,媽媽建議他們先冷靜下來,待大家情緒穩定後再談。這有什麼好處? 3.一家人相處,難免會有衝突及激動的情緒。衝突之後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及子女的情緒?(可參片中媽媽的做法) 我的感言: ...
Read more→https://youtu.be/5bZs-AtXNWg 故事簡介: 女兒的測驗成績不理想,對成績較為著緊的爸爸,批評她沒有盡力。女兒解讀爸爸對她的學業成績「有彈無讚」,就是讚了,是出於期望她下次會進步。 及後,媽媽與女兒單獨傾談。儘管主科成績不理想,但媽媽卻具體指出女兒擁有藝術與運動的天分,並肯定她的能力。同時讚賞她有毅力,縱然感到疲累,仍溫習至深夜,其付出與堅持,媽媽看在眼內。 獲得媽媽的了解與鼓勵,女兒不顯得那麼沮喪,並且得著力量。 學習目標: 掌握具體讚賞 特點: 1.真誠對子女表達欣賞。 2.從三方面具體的肯定對方:特點/付出/堅持 鑰句: 1.具體的讚賞,能提升子女自信。 2.具體的讚賞是:肯定對方的特點/付出/堅持。 思考與反省: 1.當女兒的成績不理想,片中父親與母親跟她溝通的方法,有什麼不同? 2.為什麼媽媽能表達讚賞與鼓勵? 3.作為家長,如何既能給予子女進步的目標,亦能表達具體的讚賞? 我的感言: ...
Read more→https://youtu.be/eaFJlKrHI1k 故事簡介: 兒子答應會收拾客廳的衣服,可是遲遲也未動手,引來媽媽的投訴與指責。兒子聽在耳內只覺「好煩」,且他的回覆也毫不客氣,導致母子的溝通對話鬧僵了。 爸爸得悉整個過程,走到兒子跟前與他談話,嘗試化解僵局。過程中兒子既沒顯出敵意,亦願意傾談,最後還樂意收拾衣服。除了使用「同理心」,究竟爸爸用了什麼法子呢?原來是「我的訊息」。 學習目標: 掌握「我的訊息」 特點: 以「我」作為說話的起點,先向對方的處境加以描述,接著提出好意與建議。 好處: 1.以「我」而不以「你」作說話的起始,讓子女感覺是平等與個人化的溝通,減少指責或說教的意味。 2.當分歧與衝突發生時,用「我的訊息」表達看法,使子女感到你並非針對他,而且能明白你的好意、感受與需要。 鑰句: 「我見到……(描述),我覺得……(我的感受和原因),所以我建議……(表達期望/引導解決方案)。」 思考與反省: 1.當兒子遲遲不收拾衣服,爸爸如何與他說話?兒子有什麼反應? 2.爸爸運用了溝通技巧「我的訊息」,為什麼能使兒子不再感到他「煩」,且願意聆聽意見? 3.除了運用「我的訊息」,家長與子女相處還要抱有什麼心態? 我的感言: ...
Read more→https://youtu.be/-HQ31nZsPsY 故事簡介: 女兒情緒低落,爸爸上前關心與了解。原來女兒因向鄰班同學透露了考題,而將受老師懲罰。 爸爸走近女兒,運用有助與人連繫的溝通技巧——「同理心」,嘗試代入女兒的處境,了解對方的感受,結果過程中兩人「有傾有講」,女兒對父親曾有類似的遭遇又很感興趣。當媽媽看到這場面,亦感到安慰。 學習目標: 掌握同理心 特點: 代入與揣摩子女的遭遇及引致的感受,並以說話表達。 例:「你覺得好無奈,好似做乜都錯咁。」 好處: 讓子女感覺父母明白他們,以致願意繼續溝通。 鑰句: 善用同理心,「代入」子女心。 「我明呀,我都試過。」 思考與反省: 1.當女兒遇到問題,爸爸如何與她說話?女兒有什麼反應? 2.爸爸運用了「同理心」作溝通技巧,用後女兒則樂意與他交談,為什麼? 3.作為家長,怎樣才能有效代入子女的處境與明白他們? 我的感言: ...
Read more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