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境:火星撞地球的母子
Susan的兒子Alex,十四歲。自從Alex小四起,母子倆的關係就開始惡劣,常常為了很多生活瑣事爭執。Susan做事細心,井然有條,守時守承諾。可是,Alex卻是個粗心大意,慢條斯理,率性而為的孩子。你可以想像,他們這樣火星撞地球,怎能相處?
Susan考慮到香港的讀書環境不適合Alex這類孩子,所以打算送他到外國升學。她為了要兒子負點責任,所以找了幾間外國學校的名字,叫兒子自己找資料、研究和選擇,希望他可以在離港升學前,處事上有一點改善。
Alex一如以往,拖延著,沒有立即去做,Susan就駡他:「自己的事都不著緊!」
Alex反駁:「如此著緊有何用?還有時間!」母親當時已經氣上心頭,唯有再忍。
到了最後限期,Susan繼續逼迫他去完成,可是,Alex卻在母親面前漫不經心地開啟電腦上網看,之後隨意指出其中一間。
Alex說:「就這間吧!」
母親耐著性子問他:「為何選這一間?」
他說:「因為學校的外型很酷!」
當時,Susan見他根本不認真,心中已經忍無可忍,破口大駡:「現在你去讀書,還是去玩?你簡直浪費我的金錢,你以後不要再讀書!」
他反駁:「是你叫我讀的,不是我自己想讀!」
Susan當時氣得命,真的想叫兒子永遠不要出國,不要讀書,不如快快找工作做,自己養自己,心裡卻憤懣:「為何這個兒子與跟我這麼不同?」
____________________
上面的例子反映母子性情不同帶來的衝突和張力。母親天性井然有序,做事實際,而子女不拘小節,以美感先行。如果母親想平息衝突,平心靜氣地與子女進一步溝通,就要放下自己的標準,開放地聆聽兒子的心聲。
一,願意深入了解和確認你的子女的特質、個性、取向和能力限制,例如他是個怎樣的人、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、他處事的方式如何、他看事物的側重點如何、他做什麼比較有效率做什麼比較慢、做什麼比較易什麼比較難……這事不容易。很多時候父母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子女,可是,當子女進入青少年時期,心態、智能、愛好和價值觀會極速轉變,而且變得令你難以想像。你試想,即使面對跟你相處了多年的配偶或者自己的父母,有時也可能對他們某方面感到陌生,或者不能完全明白,我們每天都要學習認識他們。所以,父母仍然要學習重新認識子女。
二,看見的意思不是單用肉眼看見而已,而是從心裡接納他跟你的不同。接納不代表「接受」或者「同意」,而是尊重他就是他,你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,他未必似你。這方面也不容易。父母不是不想尊重,而是因為自己「食鹽多過食米」,能辨別什麼是「最」好和「最」有效,一眼就看透子女的問題。這種接納不在於判斷誰是對與錯,否則會太快窒礙彼此的溝通和你進一步對子女的認識。
世界天天在轉,生活難有一套恆之有效的唯一方程式,反而社會需要不同特質的人互相配合。更有效的是,鼓勵子女找到個人特質和優點,學習如何與不同人配搭和合作,才是出路。